首页 > 工作案例

23位科学家手模亮相中国科技馆

发布时间:2022-11-15    

中国科技馆一层东大厅,一面红色和金黄色相间的墙格外显眼。几乎每个走过的观众,都会在这里驻足停留。

这面长10米、高3米的墙上,展示了袁隆平、孙家栋、屠呦呦、黄旭华等2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的手模,他们的掌纹清晰可见,记录和展示着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和国防建设的痕迹。

据介绍,迄今为止共有35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技馆采集和收集到了23位获奖科学家的手模,并为其中的15位录制了寄语视频。采集手模时,这些科学家的平均年龄89.6岁,其中90岁以上共12位,有的更是已近百岁高龄。“这些手模和视频,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科学明星+手模” 提升吸引力

中国科技馆始终高度重视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重要使命和职责并贯穿到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工作之中,每年都策划多个有影响力的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科普影视等。

如何才能把弘扬科学家精神做出新意?中国科技馆把目光聚焦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身上,这些科学家的社会关注度高,如能成功采集其手模将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有助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0年时值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20周年,中国科技馆联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同实施,采集工作更加顺畅、高效。联系屠呦呦先生采集手模时,她说:“这是国家任务,我会大力支持。”

采集过程中,刘永坦院士和夫人冯秉瑞教授合影

从2020年6月8日采集吴孟超院士手模开始,历时73天,完成了当时健在的19位获奖科学家手模的全部采集。这19位科学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深圳、哈尔滨7个城市。每位采集时间,大约1小时。为了采集后的手掌印清晰、美观,采集时尽量压深。

采集袁隆平手模时,一共花了28分钟。2020年7月21日,准备就绪,袁隆平缓缓步入房间,坐在沙发上,按照有关采集手摸的要求,规范地在印模上按下双手。第一次没有按好,好在还准备了一块备用的印模。手模采集完毕,手印很完美,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纷纷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大家都夸他“最帅90后”。

“科学家们的时间非常宝贵,我们全部行动以科学家的日程为准,随时待命出发。”最赶的一次,中国科技馆曾在五天之内奔赴三地采集了六位科学家的手模。

多媒体素材收集 提升传播力

采集过程中,中国科技馆特别注意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以便于资料保存和后续宣传。为了确保视频和照片质量,特意请了专业机构进行拍摄和录制。还专门为2位科学家拍摄了肖像照。

采集手模的同时,争取每位科学家提供一句寄语,勉励全国青少年热爱科学、刻苦学习、茁壮成长、报效祖国。在与科学家沟通的过程中,希望寄语简洁、凝练,有特色。

简短、具象的科学家寄语,充分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如刘永坦的寄语“能为国家的强大做出贡献,是我最大的动力和使命”表现了“爱国”精神,王泽山的寄语“我这一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表现了“奉献”精神。

为扩大传播效果,以顺应短视频便于传播的时代趋势,采集手模时积极争取相关科学家将寄语录制成视频,最终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科学家录制了寄语视频。

科学家寄语视频被广泛使用、传播。如用于100多座全国农村中学科技馆,以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青少年科学节等宣传片中。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去世,举国同悲。媒体将袁隆平寄语青少年视频进行了再次传播,网络浏览量数以亿计,网友留言感人。这段视频也成为袁隆平晚年最珍贵的视频之一。

2022年1月,“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科学家寄语青少年专题活动”被中央网信办评为“百项精品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之一。

精心设计 打造“国家荣誉墙”

采集好的科学家手模,确定在中国科技馆显著位置集中展示,打造一面“国家荣誉墙”,力求庄重、美观,便于观众触摸,易于更新。

2020年9月19日,“全国科普日”的第一天,“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揭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以科学家手模墙揭幕为契机,中国科技馆也被中国科协授予首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牌匾。

观众纷纷打卡“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

“都是祖国的栋梁,少年强则国强。”“我也想去摸一摸。”“感动,激动,骄傲。”“说得好朴实,都是真知良言。”现场观众纷纷走到墙前,伸出自己的双手,与科学家的手模“击掌”。

科学家手模墙正式开放2年来,线下科学家手模墙成为打卡地,线上寄语视频引发海量传播,有力弘扬了科学家精神,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鉴于弘扬科学家精神效果良好,全国多个科技场馆表达了复制科学家手模的愿望,部分科技馆完成了复制。2021年12月,复制的袁隆平、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孙家栋、屠呦呦、刘永坦、黄旭华等8位科学家手模随科普大篷车配发内蒙古、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地。2021年6月,采集的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三位科学家手模赴香港参加“‘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受到香港民众热烈欢迎。科学家手模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典赞•2020科普中国”盛典晚会、纪念吴孟超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弘扬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后续活动,拓展了“科学家手模”的内涵,有力地弘扬了科学家精神。

作为延续,2021年12月成功采集了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王大中院士手模,并录制寄语视频。2022年2月,完成了科学家手模墙的更新。

中国科技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策划和实施科普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实现社会效果最大化,要善于通过新颖的创意和精巧的设计,建立社会动员机制,在尽可能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吸引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