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案例

“社区书院”打造家门口的科普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2-10-08    

走,去社区书院坐坐!看科普电影,给机器人编程,体验各种“黑科技”,还能跟科技大咖面对面……在上海,百余家主打科普的社区书院已经成了大家越来越熟悉的词汇,亲近科学的新风尚悄然流行。

这种“党建+科建”的社区书院落地新模式,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全市各区现有各类基层活动场所,把过去“零敲碎打”的科普工作聚了起来,效果明显提升。

目前,上海市已建成131家社区书院,覆盖全市16个区,近75%的社区书院配备了科技志愿服务团队,400多支科技志愿服务队伍、14000多名注册科技志愿者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

家门口的科普 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日常的科普工作中,科协组织往往会面临服务群众覆盖不到不全、基层“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难点。

针对这个难题,上海市科协社区书院借鉴高校“书院制”学科渗透、多元互补、打通资源的核心理念,围绕百姓15分钟生活圈,依托各街镇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和三区一圈(园区、居村社区、校区、商圈)等空间场所,层层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延伸,建设“社区书院”实体阵地。

上海市社区书院建设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逐步构建了具有科协组织特色、上下“一盘棋”的工作体系。

上海市科协作为该项工作任务的牵头单位,将社区书院建设作为科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做好顶层设计,发挥科协组织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的功能作用,努力形成工作协同、阵地覆盖、渠道打通的整体格局。

各区科协则调度配合,做好区域内整体规划和品牌打造,不断推进内容更新、项目筛选和调度配送,常态长效做好社区书院建设。

例如,静安区织密基层科协组织和社区书院这“两张网”,率先实现了基层科协组织和社区书院阵地全覆盖;普陀区通过“组织+阵地+项目+融合”,在普陀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内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特色科普阵地。

普陀区桃浦镇爱top 之“桃普驿+”社区书院活动剪影

而街镇作为资源承接、落地实施的主体单位,积极整合基层党群、科普、文化等相关条线和科技志愿服务力量,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党群服务圈+科普生活圈”相融互促。

精准施策 强化服务功能

戴上VR头盔,虚拟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利用3D打印机,打印一枚金光灿灿的党徽;在专家指导下,学习珠宝超声波清洗……虹口区北外滩白玉兰“科普驿站”专为楼宇白领打造的党建和科普活动,深受欢迎。

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在上海的社区书院,初步形成了“片区综合服务模式”“专业主题分类模式”“重点人群分类模式”三种建设模式,不断涌现出“家门口科学社”“科学咖啡馆”“科技会客厅”“科普客堂间”“科普农家会”等个性化子品牌。

工作上的创新活力,要从2020年10月上海市科协印发的《关于推进上海市“社区书院”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说起。

《办法》提出各区、各街镇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可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特点和不同区域的需求差异,建设形成有针对性、有创造性的基层落地模式。

例如获评“最具人气书院”的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沪太片区社区书院主要服务老年人,他们从下载微信软件开始教学,开发了8-10节左右的培训课程,让老人们与信息生活接轨;被授予“上海社区书院特色创新单位”的陆家嘴社区书院,针对周边人群知识水平高、科技兴趣浓的特点,开出了一家科学图书馆,其中不少都是人工智能、编程类的书籍。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Science Club社区书院面向青少年的气流科普活动

从老年人、青少年,到科学家、白领、农民等人群特点,试行多项举措,传递出科协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温度、温情、温暖。

盘活资源 社会共建提升专业力量

在深入了解基层需求的基础上,上海市科协启动建设项目库、专家库二合一的“科普中央厨房”线上平台,吸引和撬动社会力量投入“社区书院”项目运作。

上海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助项目和社区书院相融合,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新增学会科普专题,助力上海社区书院建设;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专项资助一批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直接落地社区书院。

据不完全统计,社区书院目前每年可汇聚各方资金近千万元,同步撬动区级、街镇级、社会资源超千万元。

为进一步帮助街镇减负、增能、赋权,上海市科协创新推出了“科普经理人”制度,形成三级管理体系,即经理人、策划人与科技志愿者,为资源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指导,挖掘和培养项目管理专业运营团队。

经理人充分体现资源库与基层单位之间资源输送的“桥梁”作用,同时整合系统内外各类科普资源,为社区科普出思路、提方案,发挥“舵手”功能;策划人则针对单个资源项目进行策划、管理、运作,并承担项目过程中的实施经办、质量把控和信息反馈任务,全方位支撑社区书院建设,减轻基层工作压力,做实做优科普服务供给机制;科技志愿者负责资源项目的落地执行及社区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将科技志愿服务作为社区书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上海市科协还面向基层科普工作者、志愿者和第三方团队开展专业的培训培育,让社区书院建设工作持续扩大参与度、提升精准度。

据统计,近三年来,科普经理人团队深度参与和提供业务指导的社区书院已达104家。“科普经理人”制度在资源内容上提升专业度,在科普形式上提升趣味度,在群众需要上提升满意度,全方位辅助了社区书院建设,在减轻基层工作压力,主动融入、协同构建基层治理体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践,上海市科协初步把“社区书院”这个构想,变成了在社区可操作、可落地的方案和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创新,提升了科普精准服务,推动了城市科普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在科学普及、服务民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