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案例

“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

发布时间:2022-10-07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再次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又一次给全国的青少年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实验。在近1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他们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

两次“天宫课堂”激发了无数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太空授课已经成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的知名品牌。

“天宫课堂”两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并面向全球直播,全网总点击量超过40亿次,是我国科学教育活动在一天内覆盖面最大和参与公众最多的一次重大科普实践。

强化内容 组建太空授课专家组

“天宫课堂”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进行天地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课程内容的制定,背后凝结着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

基于常年服务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的经验,中国科技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组建太空授课专家组,多次组织召开项目研讨会,提出授课项目、编制授课教案,对航天员授课内容进行整体把关,采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科普。

在具体课程的编排落实上,中国科技馆科技辅导员根据多年实践探索形成的科学教育课程和活动模式,与航天员中心一起为两次授课梳理课程主题和脉络。

其中第一次授课“太空转身”“水球光学实验”为中国科技馆原创,与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联合创作了“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第二次授课设计水油分离和平抛实验作为太空授课课程内容,形成了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的航天员授课脚本。

同时,为了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天宫课堂还通过中国科技馆的馆校结合基地校、分课堂、门户网站等渠道,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征集问题,再经由专家组遴选,保证科学性。

例如,第一次授课的“泡腾片加入水球”实验最初的创意来自一名孩子提出的问题,有关方面在筛选时,担心气体从水球内冒出可能导致液体溅到舱内器件上,就没有将其纳入进去。不过,王亚平觉得此实验很有创意并测试成功,于是就在课堂上演示出来,让人耳目一新。

在引导课程设计方面,中国科技馆真正做到了以授课对象为中心,分别针对小学生和初高中生群体,原创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课程引导内容。

第一次授课活动中,“天宫变形记”用通俗易懂、乐趣十足的形式演示了我国空间站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次授课则更加注重中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养成,结合神舟一号返回舱原件、天和核心舱结构验证件以及飞天一代、二代舱外航天服等珍贵的航天实物,以“科普大师课+物理小课堂”的形式展开中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的宏伟画卷。

天地互动 全国同上一堂课

天地互动对比是太空授课的最大特点,中国科技馆两次作为“天宫课堂”地面课堂承接单位,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通过“天宫授课+地面课堂”的互动模式,呈现具有中国科技馆特色的课堂组织形式。

第一次“天宫课堂”的地面课堂划分为地面主课堂和地面分课堂,前者位于中国科技馆,后者则有4个,分别安排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第二次“天宫课堂”地面课堂的分课堂分别设置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面主课堂的设置注重营造沉浸式的授课氛围,强调天地互动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地面分课堂的设置重在扩大“天宫课堂”的覆盖范围,让全国更多地区的学生获得与航天员老师直接交流互动,特别是直接提出自己关心的科学问题的机会,进一步激发青少年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

在地面课堂上,全国各地青少年们利用中国科技馆配发的实验资源包,在地面课堂老师的带领下同步开展地面实验,通过天地对比的现象差异,直观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设计到内容都完美匹配了航天员老师在天宫中开展的实验,实现了同上一堂“天宫课堂”。

为配合“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的活动,“天宫课堂”建立通信保障组,按照活动需求制定技术方案,并实施了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支持和现场保障。直播连线活动开创了中国科技馆重大活动中直播连线场馆最多、连线时间最长、同声收录切换场馆范围最广的记录。

在天宫课堂活动中,全国科技馆体系的200余座实体科技馆、700余个流动科技馆站点、500余辆科普大篷车和800余所农村中学科技馆收看直播并开展现场活动,参与线下互动青少年超过350万人,充分发挥了科技馆体系的优势,同时彰显了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和校外教育的优势。

多方联动 增强科普体验

“天宫课堂”的举办,是各方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2020年7月,中国科技馆主动谋划设立“在科技馆体系中实现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与公众‘天地通话’的可行性研究”项目。

2021年9月6日,中国科技馆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成立“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基于基地共同开展了系列航天科普活动和太空授课活动。

为了让“天宫课堂”进一步带动科普热,在第二次授课活动中,中国科技馆全面总结活动经验,聚焦授课结束后公众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策划并制作了实验揭秘视频,通过采访科学家、教师,深入相关实验室,获取一手资源和素材。

同时,授课后第一时间向各大媒体推出,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载人航天网等主流媒体纷纷使用和转载,成为“天宫课堂”科技馆的新名片。这一提前布局不仅保障了实验解读视频的科学性、趣味性,也为“天宫课堂”的二次传播提供了大力支撑。

此外,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分别依托自身优势开展特色航天科普活动,包括科学实验秀、科技小制作、航天科普展览展示、科学家精神宣讲等,让科学梦想播撒在青少年心中。

位于中国科技馆的“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

 


同学们在进行地面实验


第一次“天宫课堂”活动现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