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案例

中国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31    

2021年3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启动了“中国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以下简称“知识库”)建设工作,以解决中医药科普市场鱼龙混杂、内容不规范的问题。

知识库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力图为中医药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及促进中医药健康科普与文化传播,搭建国内权威、专业、惠民、多元的中医药科普平台,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在2022年中国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传播大会上,“中国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正式上线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已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作为整个中医药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医药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中医药科普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包括科普市场鱼龙混杂、科普作品良莠不齐及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等。

为解决现阶段中医药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学会启动建设知识库项目,并借助媒体力量,联合央广网等多家平台共同参与建设工作。

2022年6月23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与央广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同推广“知识库”

中华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较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学会办事机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作为中医药行业权威的学术组织,多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普工作,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科协公布的“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央广网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国最大的音频广播新闻网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之一。

二者的强强联合,如虎添翼,更把这一利国利民的平台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个阶段打造科普平台

知识库平台基本框架经过多次论证确认,在充分吸收专家及社会多层面意见后,确定分3个阶段打造权威、标准、惠民和多元的中医药科普平台。

2021年3月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召开“中国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建设方案研讨会

第一阶段,依托央广网大数据的优势,搜集社会各领域中医药科普热点话题,邀请学会相关分会的权威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形成中医药科普热点话题的解析框架。

第二阶段,以具体的医学名词为切入点,按照学科分级细化,组织学会相关分会的权威专家进行逐条解答,然后交由学科分会主委把关,完成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的基本内容。

第三阶段,联合相关媒体,按照面向公众使用的目的,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传播形式和特点,将知识库内的纯文字内容加工成具有可读性与趣味性突出的科普作品,内容包括且不限于科普图文、科普短视频等,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模本。

为了突出权威性、标准性、惠民性、多元性等特色,学会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规范项目的建设工作,参与全程的建设与实施。参与项目内容编写及审核工作的负责人,均为学会分会常委以上级别,确保内容建设专家在其领域内的权威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会组织召开多轮专家研讨会,制定工作规范和流程,对产出内容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在内容科学性、表述严谨性、方式普及性的基础上,确保工作机制及知识库的标准性。

知识库入选的内容,不仅包括中医药热点话题解答、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还包含依托库内文字素材转化的图文、短视频等科普素材,突出科普知识的丰富性、实用性、趣味性特色。

并且,知识库平台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媒体、中医药科普工作者以及大众都可以在平台上免费获取所需的中医药科普知识,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惠及大众。

平台建设很重要、有必要

学会按照“三阶段”建设目标,结合央广网大数据搜索,已组织相应分会常委级别专家,完成1200余条热点问题的答案编写,并筛选出热搜TOP100话题解答录入知识库。

目前,《中国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平台初步搭建完成并上线,科普标准知识内容逐步上传入库展示。

为了保证知识库的快速、高效建设,建库之初已制定了《编写规范》等相关制度文件,并采取先试点再铺开的办法,率先在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脾胃病分会、儿科分会、妇科分会开展工作,编写出胃食管反流病、儿童哮喘、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科普标准知识词条首批录入。

同时,还邀请跨学科的医院药学分会,对6000余条中成药科普标准知识词条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00条已完成并录入知识库。

在完成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学会在所属的所有分会启动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项目”,在相应的《管理办法》《实施规范》等制度文件的规范下,建立第一批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建设专项,组织动员业内更多的权威专家投入到科普标准知识词条编写工作,目前已有28个项目完成立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